如今,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创造出“新”的生产模式——代工模式。2014年成立的凯翼汽车选择让奇瑞代工,而2015年成立的蔚来汽车牵手江淮汽车,签下百亿代工生产合同,乐视超级汽车的产品要由阿斯顿·马丁代工,除此之外,比亚迪戴姆勒、奇点汽车、百度等企业进入造车领域也纷纷选择代工。
代工模式的出现,可以让很多没有生产资质,却又具备正向研发能力的新晋企业生存并发展,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,有的人认为,代工模式将成未来趋势,也有人认为,这只是新晋车企的权宜之计。
事实上,提起代工模式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并不反对。董扬认为,新晋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产能,选择代工而非自建工厂的方式进入汽车领域,既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,又解决了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。“
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汽车企业必须具备生产能力。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就认为,想要造车,首先要成为汽车企业,这就意味着必需有工厂、研发、销售、售后以及供应链一整套体系。在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后,完全可以考虑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比较认同李想的看法。叶盛基认为,这类企业进入汽车领域不能完全依靠代工的方式,只能选择部分代工。一家企业如果对汽车的生产及四大工艺一窍不通,在国内很难被称为汽车生产厂家。
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,代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。例如,以代工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,能否直接满足委托方品牌定位完全不同的产品制造需求?要满足委托方的需求,代工方需对生产装备进行必要的改造、优化甚至完全更新,也需要对制造工人进行新的培训,同时还涉及到与供应商的有效互动等问题,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,这些成本自然要由委托方来承担。
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新晋车企想要生产出满足自身需求的车辆,其在改造被委托方生产线上的投入也并不少,否则就只能依赖于传统车企现有的条件来造车,并在产品的定位和品质等方面做出妥协,但如果要确保产品的定位,其不同产品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其实并不低于自己建设厂房和生产线。
不过也有人认为,新进入车企也可以通过股权置换、利润分配等手段来谋求掌控主导权,这需要双方在合作之前就达成共识,还要消除代工方对新入车企”画饼充饥“的疑虑。
可以看到,一家新晋车企,想要通过代工的方式生产新能源汽车,短期内或许可以生存,但长期来看,企业只能依靠代工企业生存,不仅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,且其投入并不亚于新建一家生产企业。因此,有不少人认为,新晋企业选择代工模式只是权宜之计,并非长久之策。(文/王凌方)